Wednesday, October 17, 2018

ALBUM: 粗大 Band - JUICY 現在 (2018)


最近因為 Every Avenue 的預告回歸,久違地重拾部分過去對流行龐克(pop punk)的喜愛;在因緣際會下,聽了粗大 Band 今年發行的專輯,還是來點簡短的紀錄。

對我而言,流行龐克是種非常直覺的曲風──所謂的直覺,不在於其結構簡單,而是喜歡與討厭,在遇見樂團/歌曲的第一瞬間就決定了。
在記錄粗大 Band 這張專輯之前,容我回顧一下過去聆聽歐美流行龐克的歷程,再以自身經驗對專輯做出回應:

Monday, October 15, 2018

TALK: 金屬頭的菁英主義:回應《好品味,壞品味?》一書

▲老實說,單純的分類魔人(genre snob)比㊣統菁英主義可愛多了,不是嗎?

在積極接觸重型音樂、以此音樂類型作為論文主題後,經常感受到金屬頭(metalhead)似乎有十足的「菁英主義」。
雖說在《台灣搖滾樂迷的認同與展演:以2000年後的英搖、 金屬樂迷為例》研究中,受訪的金屬樂迷曾聲稱自己的音樂品味十分多元,畢竟「連金屬都能接受了,對其他音樂類型也沒有什麼無法接受的」(王怡晴,2012),但實際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;在金屬頭集中的討論區、製作的迷因(meme),都能發現金屬頭最愛嘲諷的對象並不是流行樂,而是元素類似、他們口中的「外行」樂迷會歸類於金屬的新金屬(nu metal)、後硬蕊(post-hardcore)、金屬蕊(metalcore)等曲風。

這不只是像搖滾戰流行、獨立樂團戰五月天這麼簡單,對於這類現象,Smialek (2016) 認為這是一種近似「恐怖谷效應」的反應。當人工智慧越來越接近人類,人類對此 AI 的恐懼會急遽上升,這正如同在金屬場景中,隱藏的「象徵暴力」(symbolic violence):金屬頭(特別是喜愛極端金屬的樂迷)貶低新金屬、後硬蕊、金屬蕊等,與青少年、主流趨勢相關的金屬樂子類型,視其為不正統的曲風,原因在於這些子類型在音樂元素、代表符號兩面向,存在不一致的雙重美學(音樂、歌詞具侵略性,與其他曲風相較之下更類似金屬樂,所創作卻向青少年、陰柔特質靠攏),以及其帶來的大量「下等樂迷」。
而前陣子看了 Carl Wilson (2014;陳信宏譯,2018) 的《好品味,壞品味?》一書,內容是關於「聆聽品味」這回事:Wilson 重新爬梳了他最討厭的歌手──席琳狄翁,其音樂背景與音樂作品,討論在音樂上的恐懼與厭惡源自何處。他認為品味是種主觀的看法:無論是「好品味」或是「壞品味」,都與個人社群及生活方式有所關聯,且標記出個人認同。日常經驗與本能反應暗示著我們,特定類型的音樂適合特定類型的人,無論是歌曲的節奏、前衛性、獨特表現,或是演出者/歌手特質,都有可能是吸引樂迷聆聽的關鍵。
此外,人們會聆聽朋友或是文化領袖所推薦的音樂,所謂的「音樂品味」,更標記出個人認同;不自覺冒出、對某些音樂類型或歌曲的鄙夷語句,例如「小女生的歌」、「只有__才會喜歡這種樂團」等,代表人們刻意抗拒、排斥自己不想進入的群體。但從另一方面來說,這些類型/樂團/歌曲,揭露了那些即使不情願,也忍不住被其吸引的人事物。
閱讀《好品味,壞品味?》一書後,個人認為,書中的觀點,或許可拿來檢視前言所述,所謂金屬頭的「菁英主義」,好使得未來對某種音樂類型/樂團/作品進行(負面)批判時,能更進一步地思考以下兩個問題:
1. 爛在哪一方面?
2. 誰覺得爛?
最近都在租屋處煮菜,就把這篇當作論文和其他文章的書寫復健吧。

Monday, July 23, 2018

LIVE: 血肉果汁機【深海童話】台中專場 @Legacy Taichung--July 14, 2018


猶豫了一陣子,還是決定整理一篇正常一點的心得放上 blog。
本篇不只會提到【深海童話】專場,可能還會重新回顧一下《深海童話》專輯,以及開箱文之類的......吧?其實經過上次血肉轉貼《深海童話》心得文後,覺得自己理性的那部分已經被吸走了,只剩下迷妹的部分XDDDD
(尤其在簽名會介紹自己是文章作者那一刻,大概是我人生最緊張的時候了,阿慶還問「現場還喜歡嗎?」,都寫心得了,怎麼可能不喜歡啦!ಥ_ಥ)

迷妹的部分結束了,正文繼續。(希望不要太迷妹。)

Thursday, July 19, 2018

ALBUM: Tiny Moving Parts - Swell (2018)


早就有點想寫這張專輯的心得,只是到現在才把內容組織好。
或許該先寫一下血肉專場的後記,但還有一件事也很重要:Tiny Moving Parts 要來了!



這消息簡直是讓人興奮到模糊,如果你喜歡 The Get Up Kids 的柔軟感性又不失爆發力,也喜歡 American Football 吉他旋律的滑順優美,以及靈巧、聰明的變拍,那麼絕對不能錯過 Tiny Moving Parts 的這張專輯!

Wednesday, June 20, 2018

ALBUM: 血肉果汁機 - 深海童話 (2018)


偷偷抱怨一下,我以為會是 6/15 發專輯的!(醜哭
血肉這次和《GIGO》當時的操作模式類似,先發行數位專輯,後續才會有實體專輯的消息;老實說我覺得這個策略非常聰明,同時也是對自身影響力極度有自信的樂團才能用的手法(不然大家都買完數位專輯了,誰管你發的實體多厲害!?)。




與其說《深海童話》是《GIGO》的續集,不如說這是同時發生的事件:
在宇宙,有負面文明勢力試圖操作一切、剷除異己,然而有一天,這個勢力所要綁架、消滅的人,實際卻是五行宇宙的管理者,因而展開了一場反抗大戰,這是《GIGO》的內容。
而在海洋,文明驅使人類一再侵犯、挑戰自然的極限,現在深海反撲,一切正在毀滅中;當世界末日的那一刻來臨,在深海中長大、知曉一切的主角,決定引導自己所愛的人逃出這裡,《深海童話》所描述的便是這樣的故事。
身為血肉腦粉,專輯一上架,自然是開著當 BGM。聽了幾次後,把一些想法整理在這裡。


Tuesday, May 22, 2018

TALK: 2018 遊牧影展觀影心得


或許和音樂有點無關,還是特地開了 blog 來記錄一下。
即使遊牧影展仍在進行,但個人的觀影清單已經告一段落;其中包含了重視獨立音樂 DIY 精神的《平行世界:獨音論》(Parallel Planes)、描繪迷人無序的日本車庫搖滾音樂場景的《東京車庫狂熱》(Garage Rockin' Craze),以及本次最受注目紀錄片之一,記錄第一位擁有立委身分的重金屬樂團主唱(XD)林昶佐的《台灣政治重金屬》(Metal Politics Taiwan)。
以下心得並不客觀,或多或少都受到個人喜好而有所變動,請小心服用(???)。XD


Thursday, January 11, 2018

Best Newcomers: 那些2017-18年值得關注的新人、新團與新專輯(吧


拖太久了,但還沒過農曆年前都是去年啦!(硬拗

原先以為 2017 年和過去一樣,只要簡單地把專輯分類一下,寫幾個當時最喜愛的新團便可收工。
但這次遇見的新團實在太多,導致我無法從中抉擇;最後選了一定會紅(已經很紅)的 Sundara Karma,以及讓專輯小結類型比較不失衡(??)的 Torchia。
於是又多了這篇文章:無論是已經打滾好一陣子、直到 2017 才發行首張專輯,還是絕對全新(??),可能突然在這陣子爆紅的新人、新團,到底有哪些是我認為值得注意的?

※註 1:為求排版整齊,故未將 Torchia 列入文章,有興趣可見專輯小結:https://goo.gl/AwLEmF
※註 2:有些比較紅的沒列入其中不代表什麼,只是他們不需要再錦上添花,畢竟一切都只是個人喜好。
(例如脆x少x組,或是孔x眼、夜x組之類的,我也很喜歡他們啊,但是當同溫層以外也都在討論時,似乎就不需要特別關注也能接收到消息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