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豫了一陣子,還是決定整理一篇正常一點的心得放上 blog。
本篇不只會提到【深海童話】專場,可能還會重新回顧一下《深海童話》專輯,以及開箱文之類的......吧?其實經過上次血肉轉貼《深海童話》心得文後,覺得自己理性的那部分已經被吸走了,只剩下迷妹的部分XDDDD
(尤其在簽名會介紹自己是文章作者那一刻,大概是我人生最緊張的時候了,阿慶還問「現場還喜歡嗎?」,都寫心得了,怎麼可能不喜歡啦!ಥ_ಥ)
迷妹的部分結束了,正文繼續。(
Pre-show:《深海童話》的再思考
在專場前至少又再聽了 4、50 次《深海童話》,回頭看自己寫的那篇心得文,好像還是不夠完整,或許該再補充一些想法:
一、風格差異的因素
聆聽時一直在思考:同樣都是血肉,為什麼這次專輯歌曲各有差異?即使是同樣較注重技巧的前作《黑訊息》,依舊是以血肉擅長的 deathcore 作為創作基礎;但《深海童話》這張專輯,硬要標籤的話,我只會勉強分類到 progressive metalcore。
(所以我們必須承認那些說「血肉是不是變軟了?」的人說的是對的,因為 metalcore 本來就比 deathcore 軟啊XDD)
無論是編曲的留白、riff 的音色和結構,或是台式旋律的表現手法,都與以往不同,各歌曲之間的風格更有所差異。會造成這些轉變的原因,個人認為有以下兩點:
(一) 編曲模式的改變
過去血肉的編曲模式,偏向整團分工合作;以《GIGO》為例,歌曲敘事結構由仲宇先行完成,阿霖創作 riff、旋律,接著由阿慶「美化」、製作 demo,最後阿中根據歌曲呈現的情緒,將鼓編曲完成。這使得血肉過去的歌曲,幾乎每個部份的編曲都非常地滿。此外,若仔細觀察過去專輯上的作曲者,會發現上面寫的是「血肉果汁機」全體創作,但基本上,較為人知的 riff、有力的台式旋律,或多或少都加入了主要創作者阿霖的想法。
而《深海童話》這張專輯的歌曲,明確寫出了阿霖、阿慶、大君三人分別創作的歌曲。發現這點後,重新聽回專輯,歌曲之間的風格差異,似乎顯現出各樂手的個性(???)與喜好。〈黑暗人〉由阿慶編曲,是血肉較少呈現的風格,開頭的雙吉他對位、和聲特別有日系金屬或金屬蕊的味道(該怎麼說......熱血感?),也比過去較重視技巧與旋律的表現;而出自大君之手的〈索倫發言人〉與〈海底城〉,歌曲情緒起伏的表現比過去更明顯,〈索倫發言人〉大君在結尾的吟唱橋段,更是歌曲的高潮重點。
(我知道〈海盜〉也是大君編曲,但聽起來其實很像阿霖會寫的、較注重 riff 的歌,所以先不提XD)
編曲模式的改變,使得血肉的歌曲彼此存在著差異,但厲害的是:這些展現樂手不同個性的歌曲,組起來依舊是完整的血肉果汁機。
(二) 新樂手的詮釋風格
我對《深海童話》的創作時間軸並不了解,也不知道柏瑞是否有參與鼓的編曲,但柏瑞的加入錄音,確實對血肉的節奏組成,產生一些細微的變化;阿中在製造情緒起伏時,較注重的是大鼓與 floor tom 的低頻 kick(我不是很確定,歡迎指正),柏瑞則會加強小鼓和 hihat 的快速敲擊(換句話說:比較扣)。
二、由「敘事」到「童話」
講起來好像有點繞口,首次聽完專輯後的疑問還有一個:既然專輯的主題是海神,為什麼這張專輯叫做《深海童話》?而非《深海神話》,或是與“deeper”相近的專輯名稱?
這絕對不只是因為〈海底騎士〉加入了兒童合唱團的合聲,或是〈一起下地獄〉的歌詞提到了彼得潘這麼簡單。或許〈海底城〉的歌詞,才透露了最後的玄機:
專輯重新播放,象徵著生還的這些人,真的和子孫分享了這個故事;第二次的播放,使得過去的經驗以「童話」的名義包裝、陳述,聽到這個故事的人,直到最後才會明白:這是人們的親身經歷。若不把這樣的警告當一回事、只把這當成一個虛構的故事,這樣的悲劇,將會繼續輪迴下去。
p.s.抱歉我盡力了,我怎樣都寫不出 Red Bull 那種引經據典、超文藝的文章!(醜哭)
三、〈馬里亞納〉的意象與代表性
血肉果汁機的〈馬里亞納〉不只是專輯中的代表歌曲,其獵奇、充滿異色童話感的音樂錄影帶,更可說是專輯故事的縮影。
人類為了利益,不惜傷害生靈、出賣自己的良心,不時出現的宇宙神明 Gigo 拿著故事書,講述這一切殘酷的畫面(鏡頭也多以俯視的「上帝視角」呈現)。但在最後,當主人公越陷越深、越來越殘暴,即將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結果時,時序頓時倒轉,回到最原本的場景,就如同〈海底城〉的最後,人類生還逃出海洋後,一切重新開始。
吹音樂對這部 MV 最後時序倒轉的解讀是「是否在影射人性本善的真諦?」,但其實我比較悲觀一點,我認為〈馬里亞納〉代表的是血肉對未來的劇透,暗示這樣的悲劇會一再發生。
▲藉由手勢特寫,以及昏暗的晃動鏡頭,更加強了音樂錄影帶中,Gigo 欲傳達的警世訊息。
由於篇幅有點長,只好跳過暖場樂團 Instinct of Sight 的精采表現,直接跳到血肉正題。
發行新專輯後,偷偷列了幾首特別希望在現場看到的歌曲:
很幸運地,血肉這次【深海童話】台中專場,早已講好新專輯 11 首歌曲全會排入歌單,也讓《深海童話》專輯中歌曲的情緒起伏、表現出的意象更為明顯。
血肉這次最有進步的,便是舞台動作與燈光的編排。比起過去 solo 個人技的表現,這次不只有雙吉他對位、和聲的配合,也增加了安排好的合體、同步橋段;歌曲各段落需特別強調的樂手,走位、燈光投影的時間點也掌握得恰到好處,尤其是〈打開太陽〉的開頭,阿慶吉他的主旋律一下、全場燈光打在他身上那一刻,我、真的、呆、掉、了,有種心臟病發的感覺ಥ_ಥ
(幹,不是說好不迷妹的ㄇXDDDD
表演剛開始沒多久,歌單便出現了〈執政官入侵〉,仲宇具侵略性、共鳴點偏低的死腔聽起來有點濕黏(??),中段迸出的口白“oh yeah! It's my fate!”,成功將歌曲前後段落的情緒表現區隔開來。
〈海盜〉、〈一起下地獄〉其他期待的歌曲更是不用說,特別喜歡仲宇在那些聽起來有點瘋癲的歌詞中,像是〈海盜〉中「你欲愛的我攏欲愛,你欲愛的我總愛」、〈一起下地獄〉中的「銃啊銃啊,伊佇佗位」,使用雌雄同體的假音表現。其實這樣的手法,在〈上山〉也出現過,用以表達被外星文明控制的人類。
在專輯中,偏向血肉比較少嘗試風格的〈黑暗人〉,現場的雙吉他對位、和音真的是超神的,血肉這張除了旋律線比較明顯以外,也多了不少吉他雙 solo 的段落。
專輯最喜歡的依舊是〈深海洋〉和〈馬里亞納〉這兩首歌曲。〈馬里亞納〉的舞台動作與配合更加一氣呵成,而〈深海洋〉的橋段居然是國外團最愛玩的蹲下跳起!
從開頭如同水底發出的肅穆聲響開始,到旋律結束的那一刻,你要的血肉都給了,除了沉浸以外好像也沒什麼該做的。
指定大合唱的〈關閉太陽〉,有了提詞影片的加持,似乎效果還算不錯。開頭溫柔又帶著哀戚的吉他音色也有不錯的表現。
在舊歌時間,血肉並沒有唱任何一首《GIGO》的歌,而是像〈屠〉、〈出巡〉這類可說是專場才有的限定版歌曲,老實說真的有驚喜感。(雖然我聽到「唱很久沒唱的歌」後,忍不住喊了〈二二八〉,他們應該蠻傻眼的XDD)
最後的 encore 唱了〈出巡〉和〈粗殘台中〉,在最後齊聲大喊的「歡迎鬥陣,粗殘台中!」中畫下句點。
這場著實是場精采的演出,舞台的編排可感受到血肉下的功夫,仲宇的聲音聽起來也比過去某幾次更兇。雖然血肉在我心中是 120 分的等級,但有些場還是會覺得仲宇的力道無法撐到最後,或是沒那麼收放自如,這次甚少發生這樣的情況。
燈光和 VJ 真的不賴,不過可惜之處在於〈關閉太陽〉的歌詞。或許為了讓更多人理解歌詞內容,歌詞全都轉換成普通話,但以台語發音卻寫出普通話漢字,似乎不太符合語言邏輯;而且跳出的華台火星文「拍謝」太過跳痛,甚至有點讓人不耐煩。但既然仲宇都說了,其實一開始血肉沒有要這麼嚴肅、沒有要玩得像現在這麼帥氣,那好像稍微可以放個水,原諒一下他們(???)。
音場也有不少瑕疵,有些時候會覺得大君的 bass 太過突出,或是仲宇在一些情緒起伏比較輕的部分會被器樂蓋掉,加上偶爾會出現的 feedback 或爆音......不管怎樣還是瑕不掩瑜,血肉的氣場可以抵過一切。
仲宇:「我跟你們說,這場不是【建宮蓋廟】,我們不會唱《GIGO》的歌。」
不得不說:血肉是個難懂的樂團,你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的下一步。
現場聽仲宇提起【建宮蓋廟】與新專輯專場的不同,其實還是有點摸不著頭緒,但表演結束後回想起來,比起上次【建宮蓋廟】的大陣容、許多特別嘉賓,以及舞台設計的精緻程度,【深海童話】的確是稍微陽春了一點(當然這是比較出來的,在我眼中血肉都是很用心ㄉXD)。
對血肉來說,【建宮蓋廟】或許象徵著一個里程碑,代表著:這段路已經結束了,我們要朝下一個目標邁進。
他們的目標到底是什麼?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,也不想隨便掰一個,但可以確定的是:作為血肉信徒,就是要和血肉一起走下去。
順道一提,我非常期待〈逃出深海洋〉,以上次的演出邏輯來說,或許可以期待今年(??)的【建宮蓋廟】釋出預告。
最後還是要講一下實體新專輯。
相信只要看過這個影片,都會覺得:這張專輯太扯,要是沒有得獎就太沒天理了!XD
專輯的設計十分用心,運用分層、透視,以及壓克力片的透明度,將《深海童話》打造成實體的海洋世界;而手寫符文、隱藏的神祇剪影,以及重複纏繞如同象形符號的宗教圖像,使得專輯的宗教意象更加濃厚。
此外,立體化的不只是專輯本身,連〈馬里亞納〉的音樂錄影帶都跟著 3D 化;專輯中附上了簡易的全息投影儀,透過半透明的銀色塑膠片不同角度的折射、反射後,〈馬里亞納〉的獵奇童話故事便真實地存在你面前。
(Source: 血肉果汁機)
▲〈馬里亞納〉全息投影使用說明影片。
不過講了這麼多的優點,還是要稍微雞蛋挑一下骨頭。
每張專輯似乎都是手工拼組起來的,也因為這樣子,每張專輯內頁的品質參差不齊,有些在封裝的時候出現凹痕,也有些邊角沒有那麼的整齊,對一個有輕微強迫症的人來說,真的蠻困擾的。
而且拿到專輯時,全息投影儀的吸盤底部已經被壓到完全變形,根本無法在螢幕上面固定,都想拿吸盤玩偶上面的吸盤來取代ㄌಥ_ಥ
精緻歸精緻、設計歸設計,品管還是要顧啦。
※以上省略了簽名會的細節,如果不嫌棄迷妹吐槽語氣滿點的內容的話,也可以點進 instagram 裡面看一下:
而《深海童話》這張專輯的歌曲,明確寫出了阿霖、阿慶、大君三人分別創作的歌曲。發現這點後,重新聽回專輯,歌曲之間的風格差異,似乎顯現出各樂手的個性(???)與喜好。〈黑暗人〉由阿慶編曲,是血肉較少呈現的風格,開頭的雙吉他對位、和聲特別有日系金屬或金屬蕊的味道(該怎麼說......熱血感?),也比過去較重視技巧與旋律的表現;而出自大君之手的〈索倫發言人〉與〈海底城〉,歌曲情緒起伏的表現比過去更明顯,〈索倫發言人〉大君在結尾的吟唱橋段,更是歌曲的高潮重點。
(我知道〈海盜〉也是大君編曲,但聽起來其實很像阿霖會寫的、較注重 riff 的歌,所以先不提XD)
編曲模式的改變,使得血肉的歌曲彼此存在著差異,但厲害的是:這些展現樂手不同個性的歌曲,組起來依舊是完整的血肉果汁機。
(二) 新樂手的詮釋風格
我對《深海童話》的創作時間軸並不了解,也不知道柏瑞是否有參與鼓的編曲,但柏瑞的加入錄音,確實對血肉的節奏組成,產生一些細微的變化;阿中在製造情緒起伏時,較注重的是大鼓與 floor tom 的低頻 kick(我不是很確定,歡迎指正),柏瑞則會加強小鼓和 hihat 的快速敲擊(
二、由「敘事」到「童話」
講起來好像有點繞口,首次聽完專輯後的疑問還有一個:既然專輯的主題是海神,為什麼這張專輯叫做《深海童話》?而非《深海神話》,或是與“deeper”相近的專輯名稱?
這絕對不只是因為〈海底騎士〉加入了兒童合唱團的合聲,或是〈一起下地獄〉的歌詞提到了彼得潘這麼簡單。或許〈海底城〉的歌詞,才透露了最後的玄機:
Run/莫擱再越頭/當作是一場惡夢/醒來就好啊
把海底經驗當作是囡仔故事/有一工你會囝孫滿堂/再共這故事講予怹聽 予怹快樂《深海童話》中的「童話」,直到專輯結束、重新播放,才正要開始。
專輯重新播放,象徵著生還的這些人,真的和子孫分享了這個故事;第二次的播放,使得過去的經驗以「童話」的名義包裝、陳述,聽到這個故事的人,直到最後才會明白:這是人們的親身經歷。若不把這樣的警告當一回事、只把這當成一個虛構的故事,這樣的悲劇,將會繼續輪迴下去。
p.s.抱歉我盡力了,我怎樣都寫不出 Red Bull 那種引經據典、超文藝的文章!(醜哭)
三、〈馬里亞納〉的意象與代表性
血肉果汁機的〈馬里亞納〉不只是專輯中的代表歌曲,其獵奇、充滿異色童話感的音樂錄影帶,更可說是專輯故事的縮影。
人類為了利益,不惜傷害生靈、出賣自己的良心,不時出現的宇宙神明 Gigo 拿著故事書,講述這一切殘酷的畫面(鏡頭也多以俯視的「上帝視角」呈現)。但在最後,當主人公越陷越深、越來越殘暴,即將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結果時,時序頓時倒轉,回到最原本的場景,就如同〈海底城〉的最後,人類生還逃出海洋後,一切重新開始。
吹音樂對這部 MV 最後時序倒轉的解讀是「是否在影射人性本善的真諦?」,但其實我比較悲觀一點,我認為〈馬里亞納〉代表的是血肉對未來的劇透,暗示這樣的悲劇會一再發生。
▲藉由手勢特寫,以及昏暗的晃動鏡頭,更加強了音樂錄影帶中,Gigo 欲傳達的警世訊息。
At-show: 「專輯發行場」與「精華回顧場」的差異
由於篇幅有點長,只好跳過暖場樂團 Instinct of Sight 的精采表現,直接跳到血肉正題。
發行新專輯後,偷偷列了幾首特別希望在現場看到的歌曲:
- 深海洋
- 執政官入侵
- 海盜
- 一起下地獄
- 關閉太陽
很幸運地,血肉這次【深海童話】台中專場,早已講好新專輯 11 首歌曲全會排入歌單,也讓《深海童話》專輯中歌曲的情緒起伏、表現出的意象更為明顯。
血肉這次最有進步的,便是舞台動作與燈光的編排。比起過去 solo 個人技的表現,這次不只有雙吉他對位、和聲的配合,也增加了安排好的合體、同步橋段;歌曲各段落需特別強調的樂手,走位、燈光投影的時間點也掌握得恰到好處,尤其是〈打開太陽〉的開頭,阿慶吉他的主旋律一下、全場燈光打在他身上那一刻,我、真的、呆、掉、了,有種心臟病發的感覺ಥ_ಥ
(
表演剛開始沒多久,歌單便出現了〈執政官入侵〉,仲宇具侵略性、共鳴點偏低的死腔聽起來有點濕黏(??),中段迸出的口白“oh yeah! It's my fate!”,成功將歌曲前後段落的情緒表現區隔開來。
〈海盜〉、〈一起下地獄〉其他期待的歌曲更是不用說,特別喜歡仲宇在那些聽起來有點瘋癲的歌詞中,像是〈海盜〉中「你欲愛的我攏欲愛,你欲愛的我總愛」、〈一起下地獄〉中的「銃啊銃啊,伊佇佗位」,使用雌雄同體的假音表現。其實這樣的手法,在〈上山〉也出現過,用以表達被外星文明控制的人類。
在專輯中,偏向血肉比較少嘗試風格的〈黑暗人〉,現場的雙吉他對位、和音真的是超神的,血肉這張除了旋律線比較明顯以外,也多了不少吉他雙 solo 的段落。
專輯最喜歡的依舊是〈深海洋〉和〈馬里亞納〉這兩首歌曲。〈馬里亞納〉的舞台動作與配合更加一氣呵成,而〈深海洋〉的橋段居然是國外團最愛玩的蹲下跳起!
從開頭如同水底發出的肅穆聲響開始,到旋律結束的那一刻,你要的血肉都給了,除了沉浸以外好像也沒什麼該做的。
指定大合唱的〈關閉太陽〉,有了提詞影片的加持,似乎效果還算不錯。開頭溫柔又帶著哀戚的吉他音色也有不錯的表現。
在舊歌時間,血肉並沒有唱任何一首《GIGO》的歌,而是像〈屠〉、〈出巡〉這類可說是專場才有的限定版歌曲,老實說真的有驚喜感。(雖然我聽到「唱很久沒唱的歌」後,忍不住喊了〈二二八〉,他們應該蠻傻眼的XDD)
最後的 encore 唱了〈出巡〉和〈粗殘台中〉,在最後齊聲大喊的「歡迎鬥陣,粗殘台中!」中畫下句點。
這場著實是場精采的演出,舞台的編排可感受到血肉下的功夫,仲宇的聲音聽起來也比過去某幾次更兇。雖然血肉在我心中是 120 分的等級,但有些場還是會覺得仲宇的力道無法撐到最後,或是沒那麼收放自如,這次甚少發生這樣的情況。
燈光和 VJ 真的不賴,不過可惜之處在於〈關閉太陽〉的歌詞。或許為了讓更多人理解歌詞內容,歌詞全都轉換成普通話,但以台語發音卻寫出普通話漢字,似乎不太符合語言邏輯;而且跳出的華台火星文「拍謝」太過跳痛,甚至有點讓人不耐煩。但既然仲宇都說了,其實一開始血肉沒有要這麼嚴肅、沒有要玩得像現在這麼帥氣,那好像稍微可以放個水,原諒一下他們(???)。
音場也有不少瑕疵,有些時候會覺得大君的 bass 太過突出,或是仲宇在一些情緒起伏比較輕的部分會被器樂蓋掉,加上偶爾會出現的 feedback 或爆音......不管怎樣還是瑕不掩瑜,血肉的氣場可以抵過一切。
Setlist:
海底騎士
打開太陽
執政官入侵
MIB
屠
病入膏肓
黑暗人
海盜
十維度
----
馬里亞納
索倫發言人
一起下地獄
海底城
深海洋
關閉太陽
Encore:
出巡
粗殘台中
(Source: instagram @fj_livelist)
Post-show: 下一場【建宮蓋廟】指日可待!?
不得不說:血肉是個難懂的樂團,你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的下一步。
現場聽仲宇提起【建宮蓋廟】與新專輯專場的不同,其實還是有點摸不著頭緒,但表演結束後回想起來,比起上次【建宮蓋廟】的大陣容、許多特別嘉賓,以及舞台設計的精緻程度,【深海童話】的確是稍微陽春了一點(當然這是比較出來的,在我眼中血肉都是很用心ㄉXD)。
對血肉來說,【建宮蓋廟】或許象徵著一個里程碑,代表著:這段路已經結束了,我們要朝下一個目標邁進。
他們的目標到底是什麼?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,也不想隨便掰一個,但可以確定的是:作為血肉信徒,就是要和血肉一起走下去。
順道一提,我非常期待〈逃出深海洋〉,以上次的演出邏輯來說,或許可以期待今年(??)的【建宮蓋廟】釋出預告。
最後還是要講一下實體新專輯。
相信只要看過這個影片,都會覺得:這張專輯太扯,要是沒有得獎就太沒天理了!XD
專輯的設計十分用心,運用分層、透視,以及壓克力片的透明度,將《深海童話》打造成實體的海洋世界;而手寫符文、隱藏的神祇剪影,以及重複纏繞如同象形符號的宗教圖像,使得專輯的宗教意象更加濃厚。
此外,立體化的不只是專輯本身,連〈馬里亞納〉的音樂錄影帶都跟著 3D 化;專輯中附上了簡易的全息投影儀,透過半透明的銀色塑膠片不同角度的折射、反射後,〈馬里亞納〉的獵奇童話故事便真實地存在你面前。
(Source: 血肉果汁機)
▲〈馬里亞納〉全息投影使用說明影片。
不過講了這麼多的優點,還是要稍微雞蛋挑一下骨頭。
每張專輯似乎都是手工拼組起來的,也因為這樣子,每張專輯內頁的品質參差不齊,有些在封裝的時候出現凹痕,也有些邊角沒有那麼的整齊,對一個有輕微強迫症的人來說,真的蠻困擾的。
而且拿到專輯時,全息投影儀的吸盤底部已經被壓到完全變形,根本無法在螢幕上面固定,都想拿吸盤玩偶上面的吸盤來取代ㄌಥ_ಥ
精緻歸精緻、設計歸設計,品管還是要顧啦。
※以上省略了簽名會的細節,如果不嫌棄迷妹吐槽語氣滿點的內容的話,也可以點進 instagram 裡面看一下:
太專業了啦啦啦啊啊啊,請受小弟一拜((跪XD
ReplyDeleteBut....粗殘台中的最後一句是「歡迎鬥陣,粗殘台中!」吧~~((喉~~被抓到了吼XD
說到「拍謝」,看到螢幕上一次跑出那麼多的拍謝,有種走到拍謝少年的場的感覺((喂XD
總之這場下來,想一下仲宇講的建宮蓋廟的話,再想首部曲「宇宙」以及待完成的二部曲「海洋」之間的關聯的差異,一整個就是讓我覺得最耐人尋味的一次((白話文就是,血肉真的很難懂XDDDDD
啊......果然熬夜打就會貼錯,我等一下用電腦再來改XDDDDDDD
Delete血肉一直都很難懂XDDDD 不過其實仔細思考後,會發現裡面蠻多概念都有重疊(例如〈十維度〉英文版也有提到索倫,〈黑暗人〉中三角形的窗戶可能是在暗指光明會),或許後來可能會出現的第三部曲,又會把所有事情連起來(?
其實我想的是編制跟名稱的異同,《黑訊息》跟《GIGO》之間似乎頗難第一時間做出聯想,而《逃出深海洋》則可以很直接從《深海童話》中的〈深海洋〉做出聯想,而且《黑訊息》是台英雙語,《逃出深海洋》目前已知就是有HNIB的助陣,蠻令人期待的
ReplyDelete妳提到的概念重疊,我是想到〈關閉太陽〉裡的「山公」在〈十維度〉就出現過了
然後妳講到〈黑暗人〉歌詞中「用手比出三角形的窗戶」跟光明會的關聯,我最有感覺跟印象的是《GIGO》專輯的最後一首〈大年開始〉,歌名英文是「Annuit Coeptis」,也是跟光明會有直接關聯的字句(美金一元紙幣上的三角形跟眼睛),所以建宮蓋廟時,最後播這首時,有一些人還挺應景地把手比成三角形的形狀XDDDDD
最保守的推測是:
Delete《GIGO》針對的是整個宇宙,和地球比起來太廣泛了,因此乍看之下才會和《黑訊息》沒有確切的關聯;但《逃出深海洋》跟《深海童話》故事範疇都還是在海洋,所以才會這麼容易產生聯想。
(本來想要再繼續延伸,但這樣似乎會變成超級藍色的窗簾,先打住好了。)
我也有發現 Annuit Coeptis,因為實在是太明顯了XDD
不過關於那段,我原本的意思是,《GIGO》的內容有提到光明會(〈清光計畫〉和〈大年開始〉),所以〈黑暗人〉裡面的三角形讓人直覺:這也是在講光明會XD
基本上我想血肉大概從《GIGO》專輯後,每個作品背後的內容,很難沒有跟光明會或陰謀論這些東西沒有關係,所以我想,〈黑暗人〉裡的三角形,就是光明會沒錯((蓋章XDDDD
Delete也是,而且我覺得〈關閉太陽〉裡面也有類似反新世界秩序的想法XDDDDDDD
Delete如果三張專輯發行以後,把這些概念完整串聯起來應該會蠻有趣的XDD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