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November 7, 2017

TALK: 閃靈《靈魄之界》:重金屬音樂在台灣的「全球在地化」之基礎

音樂社會學的紀錄終於進入最後一篇了,看自己過去寫的作業其實蠻有趣的。
即使只是上學期從腦袋一閃而過的幾個想法,現在看起來還是覺得:當初竟然可以寫出這麼長篇大論!?

作業三:請選擇一張2000年之前發行的「泛華語」唱片專輯,可以是國語、台語、客語、原住民各族語或粵語等,針對此文本及其脈絡(text and its context)做一個完整的分析(不是單純的聆聽心得感想文),包括專輯概念、詞曲內容、呈現形式等,以及與該專輯相關之政治經濟、社會文化、科技、人物等相關連結討論。


專輯:靈魄之界
樂團:閃靈
專輯年分:2000

我對閃靈的認識始於《賽德克巴萊》,但直到《十殿》與《高砂軍》後,才正式懂得欣賞黑金屬此類曲風;因此《祖靈之流》、《靈魄之界》、《永劫輪迴》這三張較早期、在老樂迷間被稱為逸品的專輯(除了《永劫輪迴》曾於 2006 年發行復刻版,前兩張皆已絕版),對我來說相對陌生。
單純以音樂形式來說,在《高砂軍》前,即使加入五聲音階、二胡等東方元素,但閃靈的音樂聽來仍是較為洋派;以交響黑金屬、旋律死亡金屬為器樂基底,主唱 Freddy、女聲 Ambrosia 的聲線則嘗試了力量金屬、歌德金屬主唱唱腔,或是與現在唱法相較,共鳴點稍高的黑腔來呈現。
首次由《祖靈之流》一路聽到最新的不插電民謠專輯《失竊千年》,可以感受到金屬曲風的「全球在地化」現象:閃靈由早期的交響黑金屬、旋律死亡金屬,以故事和旋律段落作為其中「台灣味」的元素,直到《十殿》出現較為鮮明的本土風格、並在《高砂軍》發揚光大,使得國外媒體開始使用台灣金屬(Taiwanese metal)、東方金屬(orient metal)來形容閃靈的音樂。


課堂在「全球在地化」此一主題,曾提及在地族群援引外來音樂文化,並從中發展自身族群認同(如法國馬賽的北非移民族群藉由來自美國的嘻哈音樂,建構其與法國人不同的種族認同),而被眾多國外媒體視為「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重金屬樂團」的閃靈,似乎也沿循此一模式:閃靈挪用了源自西方的重金屬文化,藉由交響黑金屬、旋律死亡金屬的旋律,表達台灣本土意識。此外,閃靈更將金屬樂融合台灣小調、演歌、五聲音階、歌仔戲的旋律特色,並加入二胡、箏、獵首笛等台灣樂器,揉合出屬於台灣本土的重金屬文化。

台灣樂迷開始接觸大量西洋音樂,約是 1990 年代,由日本輾轉引入鞭笞金屬(thrash metal)。而 1988 年創立的瀚江文化事業公司,出品了大量搖滾樂翻版卡帶,其中「重金屬」曲風被歸類於搖滾樂一同推銷,可說是早期台灣樂迷開拓視野、接觸重金屬文化的契機。
重金屬音樂原本就是西方人的發明,所有定義搖滾的概念,也由西方人完成。因此早期的台灣搖滾樂團,大都盛行翻唱國外搖滾國歌、複製國際樂團的樂風,以及鑽研歐美吉他明星的技術。無論是身上的服飾或講話的樣子,都試圖成為另外一個國外搖滾樂團的模樣;而那些在 1990 年代本土運動影響下,於台灣流行樂界出現的「新本土音樂領航者」(如伍佰、林強、新寶島康樂隊等,融合本土風格與搖滾元素,充滿台灣草根氣息的創作音樂人),對追求西方技術、聲響的搖滾樂團來說,只是無聊的流行音樂。

從當年的視野來看,一支樂團要能以台語創作,融合歌仔戲音階、本土演歌元素,同時善用西方重金屬搖滾的技術與元素,受到國內外歌迷的喜愛、國際樂評與媒體的肯定,並滿足兩派的要素,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。然而閃靈卻達成了此目標,甚至影響、提攜許多近年崛起的金屬樂團,這是怎麼辦到的?

LIVE: Wax Chattels @Revolver Taipei--October 25, 2017


很久沒有想特別發一篇心得文的衝動;因為這場實在是太讓人驚豔,又躁鬱又暴力。我不知道後來還會不會看見更好的表演(更何況今年也還沒看過幾場雷),但這絕對是今年目前為止,最狂最躁的演出。
其實這陣子精神狀況不太好,情緒也超低落,看到這場9點才進場、在門口又被菸燻到整個厭世,但結束後還是慶幸自己有來看,畢竟這種心情就該配點有力道的噪音+後龐,一方面是厭世到底就不會更厭世,另一方面則是如果錯過這場,那想必厭世程度會加倍。
雖然 Wax Chattels 未發行任何正式實體作品,但看完這場演出之後,不禁讓人期待起他們未來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