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anuary 1, 2020

TALK: 不負責任的反指標 pt.5:2019 專輯小結


不小心耽誤了,沒有及時在 2019 年的最後送出這篇,但 2019 年依舊有幾張使人印象深刻的專輯:


2019 最喜歡的國外專輯:

Northlane – Alien
這是張從初次聆聽就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。雖然和過去的 Northlane 相去甚遠,喜愛純粹風格的樂迷可能會認為音效過多,但這張專輯將 progressive metalcore/djent 的變拍、對點,搭配上合成器的電子碎拍,效果十足出眾、無論何時聽來都有新鮮感,也為 Northlane 最注重的樂曲氛圍加了不少分。
最電的一首〈Eclipse〉甚至使人聯想到 The Prodigy、Aphex Twin 這類侵略性較高的 techno/breakbeat hardcore 組合,不禁讓人期待現場演出的表現形式。
推薦曲目:Bloodline、4D、Talking Heads、Eclipse

2019 最喜歡的台灣專輯:

Future After A Second – OFiN
選這張專輯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我腦粉(XD),而是因為這是一張從發想基礎、專輯世界觀開始,便超越常態、以另類方式達成眾人對金屬子類型想像的作品,可說是 FAAS 集大成之作。
從早期的日系 post-hardcore/metalcore、結合 nu metal 元素,節奏具新意的《To the Light》,到今日《OFiN》的 progressive metalcore,除了樂團自身經驗、技術累積之外,似乎也反應出,台灣扣類音樂的流行趨勢,終於稍微與歐美接近了一點──雖然 progressive metalcore/djent 這類的音樂場景,早在歐美盛行好一陣子,但台灣追趕上這波潮流所花費的時間,已經比過去短了許多,且能做出品質、技術相當的作品。
推薦曲目:OFiN、Invert、The Road Not Taken
※專輯心得全文:http://bit.ly/2Sru5tj

2019 最值得推薦的專輯:

DIIV – Deceiver
和前兩張作品相比,《Deciever》在 riff 上更偏向 grunge,同時又帶有 dream pop 的(部分)柔美,以及 blackgaze 式的吉他音牆。專輯氛圍比之前灰暗,吉他音色一反過去的輕盈明亮,以厚重的噪音音牆為主,卻又可感受到其中幽微的溫度和光亮;〈The Spark〉讓人回想起過去的 DIIV 風格,但在編曲上更有趣味,〈Blankenship〉則將 stoner rock 感的厚重吉他/bass 聲響和 motorik beat 結合在一起,製造出沉重荒蕪的音樂景象。
期待過去 DIIV 清亮愉悅音色的人,或許會不習慣《Deceiver》迥異的風格(不過可能蠻喜歡這張的,畢竟台灣聽 DIIV 的應該不少也都在聽瞪鞋),但《Deceiver》絕對是 DIIV 的重要作品。他們在處理樂團內部的分歧時,跳脫了過去的既定印象,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專輯;吉他聲響也十分有深度,〈Like Before You Were Born〉在嘈雜中越顯平靜,〈Skin Game〉則讓人想到 Sonic Youth,編曲比過去更有分量感。Cole 曾說過自己喜歡 Nirvana,而這張專輯在我聽來,是最能讓人感受到「啊,果然他們是受 grunge 影響」的一張。
推薦曲目:Skin Game、The Spark、Lorelei、Blankenship

Knocked Loose – A Different Shade of Blue
如果喜歡較為重型、拳拳到肉的硬蕊龐克,絕對不能錯過這張受 Loudwire、Alternative Press、Revolver 等音樂媒體一致好評的專輯。
和上張專輯相比,《A Different Shade of Blue》的聲響與 riff,更加跨越了硬蕊龐克與金屬的界線,聽起來口味更重、更爽快。
推薦曲目:Belleville、Trapped In The Grasp Of A Memory、Guided by the Moon、Forget Your Name

Counterparts – Nothing Left to Love
今年在 Pure Noise 下發行的專輯,不少都十分亮眼(特別是前面已提到的 Knocked Loose,現在的 Counterparts,以及下面會提到的 SeeYouSpaceCowboy)。
《Nothing Left to Love》這張專輯不僅維持了 Countparts 一貫的硬蕊風格,同時在音色上更貼近金屬(甚至有點 doom 的味道),可說是其最優秀的一張作品。
推薦曲目:Wings of Nightmares、Your Own Knife、Cherished、Ocean of Another

2019 最常聽的專輯:

Future After A Second – OFiN
對我腦粉,結案。(欸
既然又再次提到了這張專輯,那只好再提醒一下三首推薦曲目:〈The Road Not Taken〉、〈OFiN〉和〈Invert〉。
〈The Road Not Taken〉傳唱度高,稍微保留過去日系 metalcore/post-hardcore 的風格,尤其是和聲部分,特別能讓聽眾產生共鳴,相對來說較好進入狀況;若是資深 djent 玩家的話,則可以嘗試〈OFiN〉、〈Invert〉這類前衛味比較濃的歌曲。

2019 平常不聽但喜歡的風格專輯:

熊仔 & BOWZ – 夢想成真
和《無限》一樣,熊仔這張概念式專輯同樣探討人性對極致的追求。而比起《無限》創造出「人格特化療程」這樣科幻、近未來的事物,這次熊仔虛構出的角色,則是以貼近人群的方式點出專輯的主題:「成名」。利用文字斷句的藝術,從「夢/想成真」到「夢想/成真」到最後的「夢/想成/真」,反映著其虛構出來的饒舌歌手 BOWZ 豹子膽的心境變化。
我對於熊仔的創作能力依舊肯定,且這張專輯的編曲變得比《無限》更平易近人,也更有傳唱性,但在 beat & flow 的部分太過安全,熊仔擅長的文字韻腳堆疊、翻轉和快嘴,炫技的部分變少了,說好的學院派呢!?(沒有說好
推薦曲目:給愛麗絲、禁愛令、假朋友真兄弟

2019 最推薦的新人專輯:

海豚刑警イルカポリス – 豚愛特攻隊
我知道有些喜歡前述幾張專輯的人,應該十分唾棄海豚刑警(XD),認為他們除去「中二、很鏘」這些元素後,其他剩下的東西都一無是處;但並非如此,使用火星文、以荒謬、2.5 次元之姿登場的他們,其實只是想以幽默感、想像力為無趣的世界補上一點色彩。
(突兀又怎樣,我就是ㄍ有中二魂的人辣!)
他們某些歌曲的編曲十分直覺,可能還有點低能跳痛,但這的確是屬於這個時代,擁有中二魂的少年少女才做得出來的歌曲,也特別容易讓 indie pop 樂迷進入情境中;志明與淑芬和大家一樣都喜歡透雜、雀斑,但他們搞怪的靈魂,不准許自己只是正經地唱歌,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海豚刑警的誕生吧。
推薦曲目:甜甜圈之亂、辛亥路ㄉ朱古力大冒險、安平之光、Young Folks Die Late

無妄合作社 – 二十一世紀的破青年
近期聽台灣團,總覺得有兩種不同的樂迷圈子;一種喜歡的是多年來耕耘已久,終於開花結果的資深樂團,另一種最喜愛的團,則是在某首歌、某場音樂祭現場後突然爆紅的新進樂團。前者的某些人,認為自己是看技術、注重歌詞的意境,因此他們可能會以鄙夷的眼光看著後者的樂迷,認為那些因為某首歌、因為音樂祭路過才認識樂團、注重現場氛圍/爽度/鏘度的樂迷都只是個沒品味的迷弟迷妹或 poser,但不管是哪種樂迷,想必對無妄都會有相當好的評價。
在《二十一世紀的破青年》與《逃脫時間的鎖》中,都給人一種介於樸實與琢磨之間的感受;他們被時間帶來的社會化修去了年輕氣盛的稜角、對社會帶來的挫折感到失望,但並未摒棄理想,依舊抱著希望,即使在這樣充滿挫折的世界中,還是可以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自由地活著。
推薦曲目:青春之歌、二十一世紀的破青年、精神分析的大師、山頭

SeeYouSpaceCowboy –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trance and Exit Wounds
就如同 Loudwire 對這張專輯的敘述,「耳目一新的硬蕊風格」。
比起 2017 年混亂但有趣的《Fashion Statements of the Socially Aware》,SYSC 的編曲不只保有過去對 mathcore、grindcore、post-hardcore 元素的拼貼,還加入了深沉的情感轉折,以及具空間感的聲響;主唱的唱腔更成熟,有 screamo 全盛時期的大團風範。在專輯中,可聽見單首歌曲的起承轉合,或是由複數的短歌曲組成一段流暢的敘事,足見他們的編曲能力不只是製作短小精幹、近一分鐘的歌曲,同時也可以創作出一般長度、較平易近人的歌曲。
推薦曲目:With High Hopes and Clipped Wings、Late December、No Words, No Compensating Lies

2019 等好久的專輯:

The Get Up Kids – Problems
雖然樂團轉型是家常便飯,但有些樂團大家會希望他們永遠不變。和八年前的回歸專輯《There Are Rules》相比,《Problems》在聲響上又回到了類似《Something to Write Home About》此張經典專輯的 90's emo 風格,彷彿他們從沒變老過,還是當年青春洋溢的高中/大學生;開場曲〈Satellite〉複製了如同〈Holiday〉之於《Something to Write Home About》般的關聯性,是最稱職的專輯開場曲,也是此張專輯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首。
(其實我蠻喜歡《There Are Rules》部分歌曲的後龐編曲,只是對老 emo kids 來說,90's emo 才是他們心中的完美模樣吧。)
推薦曲目:Satellite、The Problem is Me、Lou Barlow、Fairweather Friends

Tool – Fear Inoculum
時不時都會看到 Tool 新專輯發行的假消息出現,其實剛看到 Tool 釋出專輯同名歌曲〈Fear Inoculum〉時,還以為是詐騙ㄋ(被騙怕
比起前衛金屬,我更會用前衛搖滾,或是藝術搖滾來分類《Fear Inoculum》,因為聽完整張專輯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許多中東或非洲一帶的音樂元素,以及充滿太空氛圍的吟唱與合成器聲響。全張專輯不時出現超過 10 分鐘的長篇歌曲,但無論是歌曲的起承轉合與聲景營造,或是其中互相矛盾的元素──溫柔與殘酷、優美旋律與粗暴生硬、東方與西方──彼此共存,都證明了這是張值得耐著性子聆聽的專輯。
推薦曲目:Pneuma、Invincible、7empest

2019 的風向球專輯:

Bring Me the Horizon – Amo
聽了這張專輯,不得不欽佩 BMTH(或者該說 Oli)的眼光和敏銳度,因為從過去到現在,樂團的作品風格走向,彷彿是一段重型音樂(或扣類音樂)的潮流演變史。被許多人所懷念的兩張早期作品《Count Your Blessing》、《Suicide Season》,反映了 2000 年代盛行的 deathcore、metalcore 模樣;從《There is a Hell, Believe Me I've Seen It. There is a Heaven, Let's Keep it a Secret》和《Sempiternal》,可以窺見 2010 年代初的 metalcore 轉型是怎麼一回事,說 BMTH 是引領當年扣團演變的樂團也不為過。而到了《That's the Spirit》,以及這張《Amo》,BMTH 表達的則是:當一個重型/主流聲望兼具的樂團,登上巨蛋規模的舞台後,所該呈現的音樂是什麼樣子?
即使 BMTH 在《Amo》中,重型的部分只剩下那麼一點點,可能只有 feat. Dani Filth 的〈Wonderful Life〉勉強有沾上 nu metal、hard rock 的邊,但整體的畫面感、格局都比以往來得寬闊,他們或許失去了扣團的樣子,但他們的音樂足以吸引非重型樂迷、登上主流音樂祭主舞台,甚至成為在上萬人專場,也能輕鬆 sold out 的那種國際大團了。
回顧 BMTH 的六張錄音室專輯,可以合理推測:BMTH 的創作規律,是以兩張專輯為一個單位,並在後張專輯拆解前張專輯的元素,加以翻玩、改造,展現出此風格的進化。
若這樣的推測屬實,那麼 BMTH 的下張專輯就非常值得期待了,這股潮流(風向)到底會吹向哪呢?
推薦曲目:Wonderful Life、Mother Tongue


同時依舊附上幾張遺珠專輯:
(依樂團首字排列)

  • Periphery – Periphery IV: Hail Stan
  • Polar – Nova
  • Swervedriver – Future Ruins
  • The Twilight Sad – It Won't Be Like This All the Time
  • The Underground Youth – Montage Images of Lust & Fear
  • Turnover – Altogether

賴 Spotify 的統計,回顧今年所聽的新專輯,大多以 metalcore 和 nu gaze 居多。前者的發展多邁向 progressive metalcore,或是回到早期的根,加入一些 hardcore 底的 riff;後者則是新一代的瞪鞋(廢話),雖然具辨識度的音牆不變,但在節拍與旋律上,擷取了許多後龐/indie pop 等風格的音樂元素,既未破壞眾人對瞪鞋的印象,同時也為原本恍惚迷離的音樂氛圍,增添了幾分明快夢幻的色彩。
過去的年度回顧,總是會想從自己較常聆聽的音樂類型中,找出當年的趨勢;今年的扣團發展,大多看來還是承接去年的路線,繼續穩定前進,或許再過個一兩年,就會再次有轉型風潮了吧。

--

※2015 專輯小結:https://goo.gl/P2Peyf

※2016 專輯小結:https://goo.gl/jvoedj

※2017 專輯小結:https://goo.gl/AwLEmF

※2018 專輯小結:http://bit.ly/2VnCqPQ

1 comment :